江苏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2年 01月 17日 星期一
江苏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行业协会
通知公告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行业动态 >
2021年乡村振兴重大补贴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2021-05-28 返回列表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省级 1000-5000 万元、国家级 1-3 亿元

为什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部和财政部建立推进协调机制,成立以农业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意义

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新标杆,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探寻突破口,为农民持续增收探索新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开辟新途径,主要解释如下:

1、典型示范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园区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代表现代和谐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2、现代农业的抓手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借鉴工业园区的经营管理理念,依托园区这一载体,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3、产业聚集的载体

产业化经营能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促进产业升级,不断吸纳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发展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规模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企业的单打独斗已不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形势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打破区域界限,突破规模优势,走农业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的路子。

√农商互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每省 2 亿元

所谓农商互联,是指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深入、精准对接,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打造上联生产、下联消费,利益紧密联结、产销密切衔接、长期稳定的新型农商关系。这里的“农”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商”主要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大型连锁超市及批发零售企业、农产品电商企业等农产品流通企业。

根据这一设想来落实,将把农产品的全产业链都包含进去,加入新的要素,改变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流通方式、销售方式等,确保产品产得出、产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同时,在这一链条上的各个经营主体都能获益,彼此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是农商互联能够持续推进的关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推进农商互联中,要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性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品牌,推动农业走质量兴农之路,农业发展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密切城乡联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活力源泉。要推进农商互联,发挥流通连接城乡纽带作用,带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和动力,推动形成农商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农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农产品价值,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推进农商互联过程中,可以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产品消费升级,既是适应形势要求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通过推进农商互联,打造产加销密切衔接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按照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产品基本消费,促进农产品中高端消费,满足农产品平衡充分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资金:5000 万

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在各地自愿申报、省级部门推荐、第三方评审的基础上,经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同意天津市滨海新区小王庄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116个单位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现将示范园创建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1、明确示范园创建任务。各示范园创建单位要进一步优化创建方案,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功能定位和创建范围,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法依规使用土地,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完成既定创建任务,努力将示范园打造成为本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和示范样板。

2、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动态跟踪和宣传推介,指导和督促示范园切实做好创建工作。示范园所在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示范园创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示范园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3、积极支持示范园建设。各地可以示范园为重点,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按规定统筹利用有关资金支持示范园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园入园企业优先申报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园及入园优质企业予以必要的信贷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要完善示范园用地保障机制,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要求,加大示范园创建用地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搭建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为示范园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4、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2021年年底前,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各成员单位将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联合对各示范园创建情况进行考核,择优认定100个示范园。省级有关部门、示范园所在县(市、区)政府以及各示范园要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为示范园考核和认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一年 5000 万元,共三年

近些年,国家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政策脚步显著加速,不但出台了有关试点政策,还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补助措施和指导意见。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田园综合体建设浪潮。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深层挖掘出乡村特色资源,提倡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等科学理念,以乡村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脉络,以休闲娱乐商业为配套,以乡村休闲娱乐地产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进行综合开发。  

1.坚守与回归:“田园”是特色  

回归田园,田园绿色生态不可或缺。开展特色资源普查,充分挖掘出产业、山水、田园、民居等潜在优质资源,制定相对发展策略,打造出地方特色,体现综合竞争力。  

2.关键在“综合”  

与新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绿色生态打造出结合起来,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田园综合体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城与乡、农与工、生产生活绿色生态、传统与现代在田园综合体中相得益彰。

3.“产业”是基础  

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扩展农业功能,满足各产业功能要求,探索“旅游+”“绿色生态+”等模式,让各产业在规划布局中合理展开,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出产村融合示范区。  

4.“文化”是灵魂  

从绿色生态、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色节庆中找寻文化的主题,创新文化形式、业态模式和载体方式,满足市场和时代需求。坚持绿色生态为先,重视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文化、空间、绿色生态有机融合。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最高 5000 万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突出,近年来,为解决农业生产环保问题,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需要。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国家,鼓励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畅通粪污还田渠道,加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重达标排放向重全量利用转变。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步伐明显加快,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前瞻初步预计到2026年,我国养殖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2200亿元。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中农用有机肥是主要利用方向,我国政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强实用技术推广,推动建立市场化机制,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我国种养主体分离,种地的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种养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未来养殖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我国养殖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空间广阔。

√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资金:2000 万元以内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资金:1000 万元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其申报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实施以乡镇为主体,以示范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整合各方力量,聚合各类资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点。

各地应立足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明确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先顺序,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省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要立足省域,聚焦一个优势特色品种并突出重点县市,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转变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农业产业强镇要立足乡镇,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一个农业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目前,我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开始显现,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环节效率不高,没有优势,还与农民形成竞争,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缺资金、技术和市场,精深加工又实力不够。

在此趋势和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组织模式,将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通过发挥不同主体各自优势,弥补短板,家庭农场从事生产、农民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专注于农产品加工流通,从而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市场信息经由龙头企业判别转化为生产决策,沿着产业链传导至农业生产环节,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按需发展标准化生产,向市场供应优质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1+1+1>3”的效果和一二三产业的密切联合。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2000-3000 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试点示范工程,在探索发展路径上具有先行先试的作用,在引领带动壮大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是部分县乡等行政区或某一产业集聚区,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区域品牌溢价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竞争的新高度 ,并且其做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在全国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域。

先导区创建是要"一年有规划、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打造和创建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经验,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聚焦主导产业,形成产业优势;

-坚持市场导向,形成价值优势 ;

-坚持绿色发展,形成生态环保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经济优势。

√绿色循环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1800 万元

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主要支持的内容:

一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水果、蔬菜、茶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推进生产设施、示范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广泛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措施,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筛选一批优质、抗病、适应性强、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恢复一批传统特色当家品种,提升良种繁育能力。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稻渔(鸭)综合种养等生产模式,推动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循环发展。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按照绿色优质标准,为普通农户提供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原料供给。

二是延伸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后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建设一批田头市场,在产地就近建设交易棚(厅)、水电配套等基础设施以及仓储、冷库等冷链物流设施,发展农产品清理、保鲜、烘干、分级、包装、副产物循环利用等初加工处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与大型电商合作,建立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或专属营销渠道。通过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充分享受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运营服务。完善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技术规程、产品等级等标准,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码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完善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合格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构建全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围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推动企业创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高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

在支持方式上,通知强调,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予以补助。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按照相关因素测算下达补助资金。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补贴额度:最高每亩补助 1500万元

基本原则:

(一)突出扶持粮食主产县,加强全国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为推进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建设,努力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产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安排,要向粮食主产县特别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千亿斤规划》”)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倾斜。对这800个产粮大县每个县都要安排建设任务。各省在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县的同时,适当兼顾非粮食主产县。

(二)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步伐。要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建设目标。除北京、河北、内蒙古、浙江、宁波、福建、重庆、西藏、青海9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其他各省安排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含切块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示范工程项目的财政投资,不得低于该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的90%。

(三)支持生态综合治理,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各省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将全省土地治理项目中的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资金集中向生态脆弱或丘陵山区倾斜,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同时,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示范工程项目区的农田防护林网等生态工程建设,努力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摆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的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灌溉及旱作农业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平原地区要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地下管道输水等田间节水措施,充分利用地表水;丘陵山区要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支持集雨灌溉、节水灌溉等工程。

(五)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要认真抓好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切实提高科技推广费使用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在项目区的推广普及,重点支持良种和良法的普遍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六)开展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继续做好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工作,重点是结合本地实际,围绕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使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配套衔接,相互促进,加快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七)扶持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扶持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试点,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做好“民办公助”投入机制、工程业主负责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统筹安排等试点工作,创新开发机制,提升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中药材生产扶持及药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100-3000 万元

种苗、大宗紧缺品种中药材基地建设、仓储技术及设施改善、中药材种养、饮片加工技术研究推广应用。

项目重点支持的领域

(一)中药企业的规模化原料药材基地建设。今年重点支持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中成和中药注射剂原料药材基地建设。

(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重点支持道地药材基地建设、绿色生产基地、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三)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新品种、濒危种苗的基地。

(四)中药资源保护、野生抚育、野生变家种家养基地建设。

(五)其他有得中材生产的相关技术、产品的产业化项目。

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要求

申报项目必须发球上述支持的重点领域,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地道性。项目建设区必须为申报药材品种的全国性优质地道产区。

(二)紧迫性。项目选择的药材在资源、种子、栽培技术或质量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三)项目申报单位具有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而且运行管理规范,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四)申报单位需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技术或人员,匹配的资金必须能落实到位。

(五)申报单位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鼓励医药工商企业与研究实力雄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申报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或对其成果进行转化。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50-1000 万元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是促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休闲农业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县、示范点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加大宣传推介,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推动示范县、示范点发展壮大。获得认定的示范县、示范点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示范带动,带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特色小镇”工程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500-2000 万元

农业特色小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农业特色小镇是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征,打造具有明确的特色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功能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平台。它是通过整合农业、城镇、科技、文化、创新等要素,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农旅双链协同发展的综合体,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而农业产业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根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特色产业相对来说更具备培育条件。

在政策导向和支持下,农业特色小镇已成为各地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类别之一。在农业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建设焦点”的形势下,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并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探索建设思路,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吸纳小镇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1000-1500 万元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利用物种多样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搭建独立成熟的单一或多种复合农业模块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我国地大物博的优势,既根植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改善,又跨区域调配资源,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现代农业生态改造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及结构调整提供全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着力点

当前,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领域的主旋律。生态循环农业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废物的排放量,增加价值链条,延伸农业产业链,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达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借鉴部分国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与做法,结合我国近年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发展着力点供广大农人参考。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着力点

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在我国农业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着技术研发跟不上、使用成本高,普及面小的问题。因此,健全农业技术市场,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至关重要。竞争激发活力,建议鼓励、引导有志于开发环保产品的公司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所需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如有机肥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其设备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同时,也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承担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任务,农业企业对新技术的使用和示范更有利于其推广与普及。

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人才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科技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农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也制约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健全农业科技立法、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发挥“产学研”协同作用以及加快人才培养是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资本化与商业化

投入一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少则10多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但生态农业存在“投入大,回报慢”的窘境。因此一般很难做到大投入,对农民来说更是望尘莫及。尽管国家在努力推进农业领域项目落地,但生态循环农业如何吸引资本值得深入思考。

此外,生态循环农业的商业模式打磨需要顶层设计,以生态为主线,考虑农业的每个环节,设计出盈利模式。同时,通过既定的商业模式快速复制的方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变现能力。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补贴额度:800-1500 万元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Copyright © 2020-2021 江苏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0748号